石雕牌坊的來歷和種類
時間:2016-04-12 10:29:46 點擊:次
石雕牌坊的來歷要從古代說起,石雕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,我們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。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征,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。據考察分析,牌坊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,《詩·陳風·衡門》:“衡門之下,可以棲遲?!薄对娊洝肪幊捎诖呵飼r代,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,由此可以推斷, “衡門”至遲在春秋中葉即已出現。衡門是什么呢?當時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結構存在的,舊稱“衡門”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牌坊的老祖宗。
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,牌坊沒有“樓”的構造,即沒有斗拱和屋頂,而牌樓有屋頂,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。但是由于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、紀念、裝飾、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,而且又多建于宮苑、寺觀、陵墓、祠堂、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,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“坊”、“樓”的概念不清,所以到最后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。
牌坊在古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門的稱謂,但是到什么時候確定它為牌坊的呢,這要從唐代說起。唐代,我國城市都采用里坊制,城內被縱橫交錯的棋盤式道路劃分成若干塊方形居民區,這些居民區,唐代稱為“坊”。坊是居民居住區的基本單位,“坊”與“坊”之間有墻相隔,坊墻中央設有門,以便通行,稱為坊門。后來因為門沒有太大的作用,所以就只剩下現在這種形式,于是老百姓逐漸地稱這種坊門為牌坊。
牌坊的種類從建筑樣式和風格上分,牌坊大體分南、北兩大派。南派牌坊秀麗精巧,尤其是徽式、蘇式、桂式牌樓,高挑的檐角顯得淑女氣十足;北派牌坊則受京城皇族影響,大多為宮廷建筑,顯得凝重粗獷;如果按材質分,牌坊分為四大類:石坊、磚坊、木坊、水泥坊;如果按名稱分有功德牌坊、忠正牌坊、功名牌坊、官宦名門牌坊、孝子牌坊、貞節牌坊、仁義慈善牌坊、百歲壽慶牌坊、歷史紀念牌坊、學宮書院牌坊、文廟武廟牌坊、衙署府第牌坊、地名牌坊、會館商肆牌坊、陵墓祠廟牌坊、寺廟牌坊、名勝古跡牌坊等。這些牌坊主要起著褒獎教育、炫耀標榜、紀念追思、風俗展示、裝飾美化、標識引導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