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雕牌坊的特點
時間:2015-08-03 16:14:57 點擊:次
石雕牌坊的特點
石雕技術在古代唐宋時期就非常成熟了,也因此延伸了石雕作品的種類。其中有一種就是石雕牌坊。
石雕牌坊種類眾多,如果說按照修建形式,一種是緊靠店面外面建立的,與店面門頭之間以開間檐柱相結合。另外一種常見的是貼在大門上修建的,多用于門頭的點綴。
如果說按照不同的用處分,則可以分為大門式牌樓和標記性牌樓,其中流傳下來的,現在也是比較多見的就是標記性牌坊。在標記性牌坊中,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徽州牌坊。
徽州牌坊普遍選用茶色或者青色的茶園石材質雕刻而成,牌坊上的樓檐形成了徽州牌坊獨特的構造,樓檐兩邊向上張開,形成一種對望的樣式,牌坊上的漏窗比一般牌坊小很多,但是雕刻非常精美,有的漏窗的雕刻內容可以講述一個故事。不光是漏窗,牌坊上的每一根柱干、額枋乃至每一只裝飾用的小雕像,都透著精致的味道。
石雕牌坊的起源
石牌坊在中國古代建筑中,作為一種建筑門頭較為顯著的裝飾形式,被廣泛的應用于官衙、宮廷以及店面商鋪中,經過了幾千年的流傳和沉淀,石雕牌坊已經成為了中國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石牌坊的起源,最早有文獻記載是在詩經中""衡門之下,可以棲遲",橫門指的是用兩根柱子架起一根橫梁的簡單裝飾物。這里的橫門,也就是牌坊的雛形。而詩經是春秋時代的著作,那么說,橫門的出現應該在周朝初期,也就是說,早在商周時期,牌坊的最早形態已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了,
到了唐代,城中的居民形成了以"坊"為單位的居住區域,每個坊之間用墻隔開,每個墻上都開了門,但是"坊"與"坊"之間的門并沒有太大的作用,只是起到了標志性作用,又經過逐漸的改良,形成了現在這種牌坊的樣式,正式被成為"牌坊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