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經幢是我國佛教中一種最重要的刻石。凱巖石業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,石經幢通常用多塊石刻堆建而成。鑿石為圓柱或棱柱,一般為八角形,高三四尺,上覆以蓋,大于柱徑,刻有垂幔、飄帶等圖案。下附臺座。幢各面及底、頭部,各刻佛或佛龕,在周幢雕像下,遍刻經咒,以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及《尊勝陀羅尼》為最多。其制式由印度的幢形變化而來,白唐代永淳以后盛行各地。

石經幢

寺廟石雕經幢圖片
石經幢一般可以分為幢座、幢身、幢頂3部分,都是分別雕刻,雕好后再累建成整體的。幢座多是覆蓮狀,下設須彌座。幢身呈柱狀,多作八面體,上雕經文或佛像等,有的幢身又分為若干段,上面的柱徑小于下面的柱徑,中間用大于柱身的寶蓋相隔。蓋上一般刻著模擬絲織品的垂幔、飄帶、花繩等圖案。幢頂一般刻成仿木構建筑的攢尖頂,頂端托有寶珠。幢體上所刻佛經,主要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,也有少數刻心經、楞嚴經等。刻經所用文字一般是漢字,個別的有用少數民族文字的,如河北保定就有刻西夏文的明代石幢。石幢的雕刻細致,造型優美,是珍貴的古代石雕藝術品。

我的微信
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
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
賞